2015-10-27 10:08:11 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財政部長張盛和昨天表示,台灣幅員不大,房仲業卻多達七千多家,買房子不需像買礦泉水那麼容易。 記者陳正興/攝影
房仲心事誰人知!台灣房市面臨寒冬,市場預期房仲業可能出現倒閉潮,甚至連帶影響整個上下游產業鏈包括裝潢、營造、工程及物業管理等。現在市場上據傳就已經出現一些中小型的房仲加盟店,業務人員已經半年沒有薪水可領的窘境。
房仲心事誰人知!台灣房市面臨寒冬,市場預期房仲業可能出現倒閉潮,甚至連帶影響整個上下游產業鏈包括裝潢、營造、工程及物業管理等。現在市場上據傳就已經出現一些中小型的房仲加盟店,業務人員已經半年沒有薪水可領的窘境。
近年來國內房市不振,掀起海外置產的熱潮,台灣房屋總裁彭培業昨(26)日以「翹翹板理論」分析海外及國內房市,在未來重新資產配置的觀念下,國人對於海外房地產投資將更理性及精準,國內「好地點、新價格」的實際需求會出籠,但不會是炒房需求,因此難再見房價上漲。
房市寒冬恐爆房仲倒閉潮,但財政部長張盛和昨(26日)表示「房仲不該像7-11一樣多」、「房價還跌不夠」,這番言論引來業者反彈嗆罵,然被外界喻為「空頭總司令」的政大教授張金鶚再補一槍,他痛批業者此時要政府救房市是「令人不齒」的說法。
「台灣房仲家數那需要像7-11那麼多,顯示過去幾年房市的炒作過盛」,張金鶚在臉書PO文指出,他完全同意財政部長的看法,並認為,國內房市長期以來不合理發展,本來就會衰退,打房只不過是臨門一腳,業者應體認市場的力量。
張金鶚進一步重批,業者過去幾年炒作房市,大賺消費者的投資財,讓許多人望屋興嘆,又為何沒有惻隠之心?如今將發生倒閉潮,又有何理由要求政府救房市?業者說法令人不齒!他認為,不合理房市才剛要面臨調整,台北市政府及建築業者就紛紛表態要求救房市,這樣社會還有正義公理存在嗎?(中時電子報)
中國國民黨籍立委盧秀燕26日在立法院財政委員會質詢時說,房仲公會全聯會指政府打房過頭,悲觀預估明年底7500家房仲有2成倒店。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台灣房仲像7-11一樣多,但買房子不像買礦泉水那麼簡單。
張盛和的回答遭房仲業者批評冷血,張盛和上午在立法院前受訪表示,沒有這麼嚴重,他講的是市場機制,1年成交40萬戶、7000多家平均起來,1個月差不多3戶左右,1年差不多40戶,市場機制,房仲業者過度解讀。
被詢及房仲業者指稱張盛和打壓房仲業?張盛和說,沒有打壓的意思,市場機制決定,存活下去就會存活,沒有生意當然不能存活,沒有打壓的意思。
記者問房仲業認為財政部沒有要救市場?張盛和說,仲介與房地產是兩回事,現在是不動產市場在調整中、轉型中。記者追問合理的房仲家數?張盛和說,沒有意見,市場機制決定,能夠存活就會有適當的量,會調整到供需的均衡點。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這幾年土地與農地的投資行為,一路從新竹竹北到桃園青埔,導致土地與農地的價格出現大幅度的飆漲,而被認定為愛台十二建設的桃園航空城開發案,因為未來具有想像空間,也讓資金投入區域內的土地交易。但隨政策的不確定因素升高,未來究竟可變更為建地還是最後僅是塊農地,投資者卻步觀望也讓土地交易急速降溫,量縮後價格也凍漲整理。
根據桃園航空城官方統計資料顯示,本區104年第2季整體實價登錄揭露土地交易件數為48件,與去年同期的227件相較減少179件,減少幅度約79%,104年第2季屬農業使用之土地交易件數為28件,較去年同期的151件減少123件,減少幅度約81%。
就土地、建物買賣登記移轉筆、棟數而言,104年9月土地移轉筆數為28筆、建物棟數為6棟,相較於去年動輒百筆以上的水準,今年買賣移轉登記案件量與其土地筆數均有顯著下滑趨勢。(時報資訊)
最新統計顯示,受航空城計畫改變影響,桃園航空城土地交易急縮,今年第2季更出現僅48件的窒息量,較去年同期大減8成。
桃園地區不但土地交易停擺,根據桃園市地政局資料,桃園今年1~9月房屋買賣移轉件數共25,868件,較去年同期大減約6800件、減幅逾兩成,另外預售屋、新成屋、中古電梯也都呈逐季下跌情況。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列為愛台12建設的桃園航空城開發案,由於具有未來想像空間,這幾年土地和農地投資熱絡,高峰時單季交易量可達七、八百件,但去年六都選舉後,由於新任市長對航空城有不一樣開發想法以及規畫進度,在不確定因素升高下,土地交易急速降溫。
根據桃園航空城官方統計資料,鄭文燦就任桃園市長後,桃園航空城今年第1季實價登錄揭露土地交易件數從前一季152件,大降至56件,今年第2季更進一步減縮到48件,與去年同期的227件相較,大減179件,減少幅度高達79%,直逼八成。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由於土地交易急凍,桃園航空城土地行情已從凍漲轉為下修,但幅度不大,目前住宅用地一坪仍在40萬元以上,商用地則維持在60萬元以上水準,這也是土地交易大減主因。
鄭文燦表示,他提出的綠色經濟版航空城將以「公開透明」、「民主參與」、「綠色經濟」、「公共利益」、「產業優先」五大原則,同時航空城必須公開透明,因此市府建立了各種機制,讓決策、計畫、土地交易資訊都能夠透明化,才能得到輿論及人民的信賴。
鄭文燦認為,航空城計畫的推動,將帶動整個桃園產業發展往下個世代的產業邁進,發展「三低一高」產業(低汙染、低耗能、低耗水、高產值),桃園目前物流業就有1671家,預估在航空城推動後會達2500家以上,再加上桃園機場、台北港的「雙港優勢」,可望成為台灣最大的物流基地。
全台房價大失守。根據今年第三季國泰房地產指數顯示,六大都會區預售新成屋房價全面衰退,其中以高雄市下滑5%最嚴重。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副教授花敬群表示,全台房市多年來首度出現全面價跌量縮格局,若以代表字來形容,今年整體房市為「轉」,預期明年房市代表字將是「滑」。
彭培業指出,明年總統大選的政治議題告一段落,加上台灣的經濟今年也可觸底,且經濟最壞的時間終將過去,全球QE浪潮將再度興起,因此對於明年的經濟發展,可以用較正面樂觀的心態看待,政府應將有更積極的經濟作為,牽引房市回到正軌,而且房市就目前的情況,有些標的的估值評價,已經到了可以投資的階段,好地點、低價格已有買家開始收購,持平而論,有些好物件已浮現了新的投資買點。
中國央行9月24日調降利率半碼,台灣房市獲得較為穩定的盤面,台灣房市這二年,隨著利空政策的連續宣佈下,房價在不同區域做了10%~20%的實質修正,已進行了房價回修的體質重建工作,房市適度降溫對未來發展是為正向。
房市雖然在經歷連續二年利空過程中,買氣有減緩,但卻仍然維繫,這也表示房市已淬鍊出一個重生的剛性需求結構,總括來看,房市在每一階段的高峰,都曾滑落低谷,但又重生,顯見所有投資人,對於房市一直放在避險需求的首選。遑論房市還有最重要的實質需求。房市的起降,有一個正常的走勢,近兩年房市屬於較為辛苦的過程,但明年對內,總統大選所釋放出的干擾訊息將結束,以及政策利空出盡,對外全球利率上揚走勢偏弱,明年整體政策加上QE量潮,將呈現一個較有激勵經濟的作為,正面看台灣房市仍有信心
2015-10-26 12:14 〔記者吳佳蓉/台北報導〕
預估房市走勢,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觀看媒體分析,將持續量縮價跌;他強調,但房價跌並非壞事,「現在跌的仍不夠」,價格若跌到買方想進場,交易量就會上來,目前買賣雙方在打持久戰,一切看雙方的議價力量。
張盛和表示,房價到高點本來就會下滑,因為沒有人買的起、無法支撐,目前買賣雙方都在堅持,賣方不願意降、買方期待價格下降更多;觀看媒體分析,應會持續量縮價跌,惟各地跌幅不同,約在5%~10%,例如,高雄有間五年新中古屋,五年前價每坪15萬到20萬,現在開價每坪19萬。
被問及房價下跌對經濟到底好不好?張盛和回應,大家都期待高房價可下跌,房價跌不是壞事,現在反而是跌得不夠,買方不想進場,當跌到讓買方覺得想進場,交易量就會上來;現在的狀況是,買賣雙方在打持久戰,完全看買賣雙方的議價力量。
財政部長張盛和列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備詢,針對立委質詢房仲公會全聯會指政府打房過頭,悲觀預估明年底房仲有2成倒店問題,張盛和表示,台灣房仲像7-11一樣多,但買房子不像買礦泉水那麼簡單。
【中央社╱台北26日電】國民黨籍立委盧秀燕說,房仲公會全聯會指政府打房過頭,悲觀預估明年底7500家房仲有2成倒店。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台灣房仲像7-11一樣多,但買房子不像買礦泉水那麼簡單。
張盛和上午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報告105年度總預算案並備詢。盧秀燕表示,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表示不能打房,因為會打垮經濟;房仲業也因政府打房打過頭,明年底可能會有2成倒店,將影響數萬房仲生計。她問張盛和,政府近年透過實價登錄、房地合一實價課稅等方式打房,是否是造成國內經濟萎縮的原因?
廣告不實狀況浮濫,更不分都會區或郊區。近期公平會又針對建案廣告不實進行開罰,包括桃園觀音的草漯重劃區「日勝彩虹」、台南善化「允成方見築」、「荷墅」,3個建案皆有陽台外推、二次施工的違章狀況,民眾購屋時務必要瞭解房屋土地使用分區、建物藍曬圖等,拒買違章住宅,才能讓二工情形減少。
除了政府應該遏制新違建之外,民眾也應該避免購買二工違規宅。(好房網News記者陳韋帆攝影)
公平會針對3建案廣告不實進行開罰,其中,「日勝彩虹」的家具配置示意圖廣告,將陽台標示為臥室與客廳使用,也就是二次施工增加室內使用面積,遭罰15萬元罰鍰;台南善化區「允成方見築」透天厝案,則是將1樓前段規劃為客廳空間使用,2樓及3樓陽台規劃為臥室使用;而台南善化區「荷墅」建案,也是有陽台外推的狀況。
由於大多二次施工的建案,在現場樣品屋或傢配圖會以虛線標示二工空間,但實際上建商會要求買方簽切結書,撇開未來違章的問題,這也反映大多消費者有「多了室內使用面積」的貪小便宜心態,買方的期待反而助紂為虐,因此消費者應該抵制違規住宅,市場才能轉向健康。
柯文哲說,房價震盪,會衝擊有房者權益,所以打房無法實踐居住正義。這項觀點,引發軒然大波,不少人要求柯「不能不打房」,甚至期待政府要打到腰斬;問題是,就算房價打5折,22K的新鮮人就能入住帝寶?所以,這種期待房市崩盤的心態,多數成分只為造成有房者的痛苦。這種以製造社會階級對立的居住正義,不是正義。
整體而言,大台北地區房價,自2003年SARS爆發後,一路呈現上揚格局,直到近期才逐漸停滯;換言之,以北市房屋自有率逾7成比例來說,過去12年,多數北市民的資產,都隨房價走勢攀升。因此,政府在思索打房關刀是否要揮下,必然得思考是否真要拿7成民眾的資產縮水來當祭品。
尤其,全球沒有任何國家,是從金字塔最上方1%,到最底端的99%,都能買得起房子。因此,所謂居住正義,從來就不該是追求「人人能買房」。
不可諱言的是,台灣人「有土斯有財」的觀念根深蒂固,租屋者想買房的慾望,從來就不會因為房價太高而減少。因此,當辛勤工作數十年後,若還依舊買不起,相對被剝削感累積到一定程度,勢必會衍生成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