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11-17 12:05 經濟日報 記者游智文╱即時報導
  • 上半年房產交易實價資料已全數揭露,台灣房屋智庫統計發現,今年第二季北市各行政區房市表現紛歧,和第一季比較,有三個行政區價跌量縮,但也有三個行政區價漲量增。

整體來看,交易量增加最多的是北投區,單季增幅23%。量縮最重的則是松山區,縮幅逾一成。

至於房價,以中山區下跌最重,單季一坪下跌近9萬元,跌幅逾一成;松山區則房價表現最優,一坪漲7萬元,漲幅也近一成。

台灣房屋智庫發言人張旭嵐表示,從各行政區房市表現可看出,北市房市現正進入重整期,先前價格回修較明顯的,買氣已開始回籠,但房價仍在高點的,則交易動能持續疲弱。

根據台灣房屋統計實價資料,今年Q2價量同步下跌的,分別是中山、南港及士林區。中山區平均單價從Q1一坪83.8萬元,下跌至74.9萬元,跌幅10.6%最重。南港、士林房價也各跌了6%。

至於交易量,上述三個行政區Q2交易量下滑1~5%。

今年Q2價量同步上揚的,則是信義、中正及大同區。信義區和大同區交易量都回升二成以上,中正區也有一成回升;房價上漲則以信義區漲6.6%最多。

張旭嵐分析,信義區高總高單物件多,去年底交易量大幅滑落,但從Q2交易「量增價漲」的表現來看,節稅或換屋購屋族群已在第二季逐漸回流,區域房市已有止跌回穩的趨勢。

北投方面,受惠淡水信義線通車、房價親民,買盤以自住為主,加上買方對價跌有感,購屋意願提升,因此呈現價跌但量增市況。

原文網址:http://udn.com/news/story/6/131950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