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29 12:49:32 聯合報 Apple House房屋自售平台總經理葉國華
Apple House房屋自售平台總經理葉國華
北市府日前宣布松山機場2020年將完成遷建,首都圈天空解嚴,松山機場不再飛飛機,周邊3千多公頃土地不僅解除航高限制,雙北市、基隆皆受益,還多出空間打造北市最重要綠地「中央公園」,串連圓山自然景觀公園、基隆河岸濕地公園,成為330公頃都市之肺。
這整套政策規畫初步看來,對大台北都市景觀將有很大助益,外界也不斷說機場周邊的房價跟著起飛了。不過,除生活環境改善,松機是否遷建仍牽涉到許多首都城市商業競爭力的重要問題,政府實施此政策時更該多些思量。
首先,高鐵通車後,國內空中交通的確急遽萎縮。但兩岸三通後,松山機場具商務旅行的重要性卻與日俱增,兩岸及國際經貿深切互動的現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對飛航點的增加,對飛班次愈趨密集,松山機場商務旅客也愈來愈多。松山機場不僅可拉近台北市和中國、東北亞各主要城市距離,對台北城市競爭力也有明顯提升的助益。
其次,全世界重要國際大城市都有兩個以上機場。一般來說,第一個機場是原來國內與國際線共用的機場,後來隨經濟發展,原機場容量不敷使用,就在郊外更遠的地方拓建一個超大型的機場,專供國際線飛機起降,原機場單純負擔國內線。
例如,美國舊金山國際機場與聖荷西機場,洛杉磯國際機場與L/A Ontario機場、日本東京羽田機場與成田機場、韓國首爾金浦機場與仁川機場、上海虹橋機場與浦東機場等,除了將機場的功能明顯區分,同時也可使機場周邊交通的運輸更有效率。
一個大都市擁有國際和國內2個不同功能機場,應是發展常態。目前松山機場功能定位是「首都商務機場、國內線樞紐機場」,兩岸航線雖然實質上是「國際航線」,但在飛行距離與時間與國內線並無太大差異,應可與桃園機場的國際航線運輸功能產生區分。保留松山機場,可將短程、商務、效率飛航功能發揮,以收機動應變之效。
松山機場並非不能遷建或廢除,而是「要不要」的問題。目前松山機場就在台北市區內,雖然以後桃園機場捷運通車後,可大幅縮短台北市到桃園國際機場距離,但因松山機場更近,不需要離開台北市就可搭機,許多旅客或台商都是從台北市往返中國及東北亞各城市,極為方便。
若將松山機場遷建或拆除,並把航班遷移到桃園國際機場,在商務航班愈來愈密集趨勢發展下,單靠桃園機場周邊交通輸運功能,恐有不足,加上還有部分國內航線需求,考量市場需求與城市競爭力,松山機場還是有存在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