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30 03:07 經濟日報 記者韓化宇/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實施長達四年之久的銀行不動產貸款限制措施,金管會昨(29)日宣布即日起取消,回歸銀行自主管理。金管會估計經此調整,將釋出高達1.3兆元的銀行資金投入房市,為舒緩急凍房市的一劑強心針。

據統計,目前共有七家銀行因不動產授信集中度,超過金管會訂定的標準,而被列管,分別是:土地銀行、新光銀、板信銀、京城銀、陽信銀,以及外商背景的渣打銀與滙豐銀。限制取消後後,上述七家銀行之外,更多為避免超標而努力抑制不動產貸款的銀行,授信能量也可因此大增。

銀行說,各界都認為明年景氣會「糟到谷底」,且房市又「冷到不行」,但銀行業超過三成放款都在不動產市場,金管會「解凍」現行管理機制,擺明就是要救市。

為避免銀行貸款過度集中於不動產,金管會2011年12月宣布,針對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偏高的銀行予以列管,要求超標的銀行提報改善計畫,並要求增提備抵呆帳。

列管措施推出時,當時有17家銀行因超標被列管,到今年已降至七家,顯示銀行不動產貸款及中度大幅下降。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12-30 02:08:14 聯合報 記者陳宏睿/高雄報導

 

陳姓屋主出售大樓房產,但不滿隔年被國稅局追繳42萬元奢侈稅,他認定柳姓房仲、陶姓代書未告知交易後會被課稅,狀告2人背信、詐欺。

雄檢偵結,認定奢侈稅媒體已有諸多報導,加上房仲指陳父委託時表明「急需現金」,要求加速交易過程,認定房仲與代書2人不構成詐欺、背信罪。

陳姓屋主2009年7月購買高市某大樓10樓物件,陳後來欲將房產出售,找來柳姓房仲協助賣房,柳找到有意購買的買主,並在2011年6月間以420萬元出售房產。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12月30日 15:24中時即時 

六都2016年公告地價調幅都已公告,漲幅全部在三成以上,是近20年來最大漲幅。房產業界悲觀預言,此大幅調升動作,新年度將產生「七傷拳」效應,傷及建商、包租公、多資產族、商用不動產、BOT案、地上權案、都更案等7類族群,房市雪上加霜。

2016年碰到三年一調整的公告地價調整時刻,這次包括雙北、桃園、台中、台南與高雄六都,公告地價漲幅在3成到3成8之間。東龍不動產董事長王棟隆指出,公告地價是每年課徵地價稅的基礎,2016年5月名下有不動產的人收到地價稅稅單,可能都會嚇一跳,「跟過去繳的地價稅比較真的是差很多。」

他批評,以我國住宅自有率超過八成八來看,此如同是變相的全民加稅,更嚴重的是它產生的「七傷拳」效應!除了會讓各級政府想推動的BOT案、地上權案、都更案等,更難推動外。前兩者規定得標業者每年還要支付地租,而地租是跟著公告地價調整,已得標業者負擔成本一定會增加,新案子恐怕就沒有業者敢再承接了,新BOT案或地上權案都會因為負擔成本大增而動彈不得,阻礙整體城市的發展。

此外,像是建商、包租公、多資產族、商用不動產經營者,也會因此增加每年不動產的持有成本,除非可以成功將成本轉嫁出去,否則可能會讓這些業者經營陷入困境。

東龍不動產企研室建議,新年度民眾應該好好檢視手頭房地產,汰弱留強。 (中時即時)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12月31日 04:10工商時報 記者/台北報導

房地合一稅 8問一次解盤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舊/新制對照

房地合一實價課稅明(2016)年上路,這是台灣史上最重大的不動產稅制改革。地產專家指出,新制上路後,未來想要跑短線投機炒作者,將面臨最高45%重稅伺候,房市投資獲利的低稅時代正式宣告終結。

房地產業者戲稱,房地合一稅自6月初立法院三讀通過,到底如何課稅?至少有一半業者還是一知半解、9成8消費者還是霧煞煞,甚至還有人主張「既然政府連證所稅都可以廢、乾脆連房地合一稅也廢除算了!」不過說歸說,房地合一稅確定要在2016年1月1日正式實施,面對全新稅制,消費者將受到哪些影響?究竟要怎麼因應?以下八大熱門話題,一次解盤。

1.坊間討論最熱門的是,哪些人適用房地合一新制?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12月31日 04:10工商時報 記者/台北報導

台灣大華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台北市地政士公會名譽理事長張義權直言,對絕大多數「有產一族」來說,新稅時代來臨最重大的改變,就是贈與子女不動產的節稅思維將被顛覆,改採現金贈與可能更划算。

張義權表示,2016年起,接受繼承或贈與的人,日後售出房地產所產生的獲利,將要繳交較舊制更高的房地合一稅,因此,贈與必須要有全新的節稅規劃。

張義權分析,在舊制時代,贈與房地產的總值是用公告現值計,出售時也是依公告現值課,節稅效果明顯。但新制上路後,子女日後若出售受贈與的房地產,其成本要依受贈當年的土地公告現值、房屋評定現值作為取得基礎、再依物價指數進行調整得出成本估值,再依出售實價減掉成本估值,最後以房地產獲利繳稅,恐怕會高於先前節省下來的贈與稅。

張義權建議,2016年後,可先分年用每年220萬元、夫妻2人共440萬元額度,以現金逐年贈與子女;日後子女再以市價向贈與人購置房地產,資金到父母身上、房地產則轉移到子女名下。屆時子女將來再移轉獲利時,應繳稅額相對較少。

至於營利事業或公司,2016年之後要怎麼面對新稅制?張義權表示,「狠招」是用買賣公司股權來取代房地產買賣,又可避開土增稅和房地合一稅。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年12月31日 04:10工商時報 

近年政府推動不動產稅制改革,以打擊投機炒作,但所有稅制應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準,台北市實施的超級房屋稅已被嚴重扭曲,形成另類的不公平正義,也造成一些全球罕見奇觀。

第一個奇觀,是30年一次調到位的路段率、房屋標準單價、稅率,除了凸顯多年無作為的市府不動產評議委員會的無能和消極,且30年一次調到位,更讓2014年7月1日之前、之後取得使用執照的建案,命運猶如天堂和地獄。

許多被認定高級住宅的新大樓,1日之隔、命運就差每年幾百萬房屋稅,大直同一條路上,2014年4月和2014年12月取得使照的兩家飯店,每年要繳交的房屋稅,相差竟達幾千萬元。此外,仁愛路「宏盛帝寶」每戶房屋稅本來約8~10萬元,2011年調高路段率後至20~30萬元;但與「帝寶」同一條路,2014年7月1日以後交屋的某新豪宅,至少要繳50~100萬元房屋稅、是「帝寶」的3倍水準!

第二個奇觀,是高級住宅的認定爭議太大。依北市府對高級住宅認定標準,讓每坪79萬、80萬元的1萬之差,每年繳交房屋稅差到3倍。第三個奇觀,是房地比被大大扭曲。北市一般房地比約是25:75或30:70,不過房屋稅新制下的房屋評定標準單價,一次調足30年差距,造成某些大樓的房地比竟出現50:50的案例,像樣的住宅大樓每1坪官方評定造價,動輒達40~50萬元,簡直是全球豪宅的一頁笑話!

第四個奇觀,是北市都更不但閉鎖、反而倒退嚕,2015年已出現不少因為高額房屋稅而半途而廢的都更案。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