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明年下半年 房市恐臨降價壓力龐大壓力

【詹宜軒╱台北報導】房地產「存貨」持有,從正面意義解讀,象徵一種時機的等待;但也可解讀「存貨比」愈高的建商,其餘屋壓力愈大,不景氣時成為民眾談判房價籌碼。根據上市櫃營建股第3季已公布財報顯示,存貨佔總資產比率,單季提升約2.66%;存貨量最高的前5大建商,存貨總金額更達2632億元,上季提升3.4%。專家認為最快2016下半年,建商將面臨不得不降價的壓力。存貨總額涵蓋「待售房地」、「在建房地」及「營建用地」,待售房地指未銷售的成屋;在建房地則是已動工的建案,完工後則轉為待售房地,資深會計師認為:「若餘屋無法順利去化,房屋稅、地價稅甚至囤房稅,都將形成一筆龐大的費用,造成建商餘屋負擔。」 

 

高存貨營建股在建房地量

先建後售避開凍結期

觀察已公布Q3財報中,存貨量最高的興富發(2542)、遠雄(5522)、國建(2501)、鄉林(5531)及華固(2548),佔總資產比率,除國建約58%外,其餘皆突破7成;待售房地佔存貨比率以國建最低,不到1%,其餘4家建商在12~25%間。
《住展》雜誌企研室主任何世昌指出,今年建商待售房地量多為2012~2013年推的預售案,當時買氣熱絡,新建案銷售率平均可逾8成,使建商目前財務壓力不算沉重,「但新建案銷售率在2014年驟降至4成多,意味2016年下半年後,上市櫃建商認列營收可能快速下滑,其讓價意願可望增加。」
雖有不少建商改採先建後售,避開交易凍結期,但國立屏東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系副教授賴碧瑩認為,「未來1~2年完工後,成屋可能爆單,除非有榮景支撐房屋順利去化,否則仍將成為建商負擔,民眾也可從餘屋數字中,找到談判籌碼。」 



營建股存貨前5高

國建僅剩2成屋待售

觀察5大建商的在建工程量,遠雄、鄉林較去年同期已明顯趨緩,興富發、國建則增加1成以上,其中,興富發仍握有逾百億元待售量。對前景較為樂觀的國建協理林清樑說:「目前國建全台只剩2成屋待售,不擔心未來狀況。」
長虹建設董事長李文造則坦言,房市應會在大選後落底,未來將呈現U型反轉,至於反轉時間點,李文造說:「恐是一個『胖胖的U』。」若手上餘屋未能順利去化,「降價」將是不得不走的路。 

原文網址: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property/20151116/369014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