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民幣離岸業務是指在中國境外經營人民幣的存放款業務。

發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原因

  當前的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是在資本項下、人民幣沒有完全可兌換的情況下開展的,通過貿易流到境外的人民幣不能夠進入到國內的資本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發展人民幣貿易結算,就需要解決流出境外的人民幣的流通和交易問題,使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出人民幣,需要人民幣的企業可以融入人民幣,持有人民幣的企業可以獲得相應收益,這就需要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使流到境外的人民幣可以在境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上進行交易;使持有人民幣的境外企業可以在這個市場上融通資金、進行交易、獲得收益。人民銀行支持在香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 

香港開展人民幣離岸業務的潛在市場

  人民幣離岸市場在香港能否發展起來,最為關鍵的是現實的市場需求狀況如何。企業金融市場上最為活躍的資金使用者。目前,許多進入中國市場的香港企業或者一些跨國公司為了避免貨幣錯配風險,大幅減少了借人外匯貸款,而對於人民幣資金則保持了相當旺盛的需求。邊貿以其獨有的形式在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據調查,在中國的邊貿中,人民幣已經成為相當有影響力貨幣,邊貿活動的活躍無疑會累積相當比率的人民幣。在中國與亞洲各國的貿易中,目前的計價貨幣主要是美元,這一方面有歷史的因素,另外也可能是這些商品最終需要出口到美國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與亞洲各國的貿易中,會有更大比重的商品是亞洲各國出口到中國市場的,因此,對於這部分商品貿易用人民幣計價、進而導致人民幣的資金需求是必然的趨勢對外貿易的發展,特別是與鄰近國家和地區的邊貿,也是人民幣外流的一個主要源頭。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特別是與周邊地區的貿易增長迅速。由於近年來人民幣幣值穩定且呈上升狀態,匯率風險小,加上一些邊貿地區外匯儲備短缺,外幣結算困難,它們開始以人民幣計價及結算與我國的雙邊貿易。在貿易和旅游的快速發展推動下,人民幣在周邊地區現已享有“第二美元”的稱號,成為主要的邊貿結算貨幣。在柬埔寨,政府公開鼓勵國民大量使用人民幣;在蒙古境內,流通現鈔總量的60%為人民幣;在俄羅斯、越南、緬甸、甚至中國臺灣地區,人民幣都可作為貿易的支付手段。目前,人民幣在南韓、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地都在一定程度上被接受。毫無疑問,隨著中國整體經濟實力的增長,對外經貿和旅游業的推進,人民幣越來越“國際化”,流出的數量將越來越大,將自然而然產生一定的人民幣的離岸業務。而在人民幣仍不能完全自由兌換、資本流動仍受控制下,散落在亞洲各地區的人民幣難以循正常途徑迴流內地。如果允許香港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滯留在各地的人民幣就可能被吸引至香港金融體系,既有助當局對人民幣流向的監管,又促使香港成為全球的離岸人民幣中心。途徑迴流內地。如果允許香港銀行開辦人民幣業務,滯留在各地的人民幣就可能被吸引至香港金融體系,既有助當局對人民幣流向的監管,又促使香港成為全球的離岸人民幣中心。

  在各種形成境外人民幣供給的渠道中,人民幣現鈔攜帶出境是一個較易觀測和估計的渠道。實際上,人民幣在香港的流通現鈔兌換由來已久,但具規模且具統計意義卻是在1993年允許境內外居民出入境時,每次可攜帶不超過6000元人民幣現鈔規定之後。人民幣進入香港的形式和途徑五花八門,如果不考慮以地下管道或是走私等非正常途徑,人民幣在香港的最終提供者絕大部分是來港的內地游客以及部分從內地返港的本地居民。近年內地訪港旅客一直以兩位數增長,平均升幅達20.8%,遠高於其他地區每年平均1.4%的增幅。尤其是2002年,內地取消訪港旅客數量限制後,訪港旅客更是爆炸性增長53.4%,達682.5萬人次。若以旅客每人每次按規定平均攜帶人民幣6000元計(實際數字可能遠高於此數),僅2002年,由內地旅客帶人的現鈔就達409.5億元。1996—2002年期間,內地訪港旅客總數為2532萬人次,攜人的人民幣總量達l520億元。假設每年流人香港人民幣的l/3沉澱或在香港長期流通,則目前在港較為穩定的人民幣現鈔就逾500億元(見表1),而不穩定的流量亦有此數,甚至更大,考慮到內地旅客每次攜帶人民幣往往超逾規定,實際沉澱在香港的人民幣可能遠大於500億元。隨著CEPA的簽署,個人旅游計劃的實施,訪港旅客將不斷增加,估計香港流通的人民幣數量仍將快速增長。如何為龐大且不斷增長的滯港人民幣存量建立安全有效的迴流機制,已是不容迴避的現實,亦是港內經濟進一步密切交往的前提。 

原文網址:http://wiki.mbalib.com/zh-tw/%E4%BA%BA%E6%B0%91%E5%B8%81%E7%A6%BB%E5%B2%B8%E4%B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